山西晋城一煤化工公司液氨泄漏 事故造成2死1伤
启动了首批海上风电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国家电投半岛南3号、华能半岛南4号项目首批机组顺利并网发电,我省海上风电实现零突破。
珠海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设备组装完毕,11月2日下午全面通电调试,标志着该中心已具备正式运行条件。受访市民对珠海市建设大规模、高效餐厨垃圾处理基地,提高垃圾收运效率充满期待。
餐厨垃圾处理工程项目运营单位,珠海市海宜洁源餐厨垃圾处置有限公司项目副总经理张杰告诉记者,按照设计要求,上述工程排放须完全满足国家环保标准,如残渣分选比率,每百吨有机垃圾仅产生25吨,25%的分选比率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水平。再经性能测试,2022年下半年将全面运行。按当前工程进度,2021年年底前一期项目就能完工,进料调试(试生产)。这里建有两条生产线,采用热解+焚烧处理工艺,可以将从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收运来的医疗垃圾及从防疫隔离场所收运来的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在香华西垃圾中转站,站点负责人张伟利对记者说,该站处理居民餐厨垃圾绰绰有余,但若加上周边餐饮企业,学校、单位食堂产生的餐厨垃圾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罗女士告诉记者,提高餐厨垃圾清运效率及处理能力,对他们很有帮助。足有两满桶,每天至少要清运一次,有时量太大收运人忙不过来,还得中午、晚上各跑一趟。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征程依然道阻且长。
公约肯定了1.5℃目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重申了《巴黎协定》的温控目标,并规定明年埃及沙姆沙伊赫大会上各国围绕1.5℃目标进一步提出自主承诺。其二,发达国家落实气候援助责任前景不明。在大会前后,美国、英国、瑞士等发达国家领导人常常拿雄心不足说事,给发展中国家制定目标施加压力,试图迫使诸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朝着去排放绝对量的方向发展,严重忽视了全球发展中国家要解决能源贫困、工业化和城市化等问题。再次,各种国际行为体通过意愿联盟促进气候治理。
阅读提示COP26达成了《格拉斯哥气候公约》,为落实《巴黎协定》奠定了基础。科学证明过去200多年发达国家历史排放应为目前的气候问题负主要责任,发达国家率先减排,发展中国家按照国情和能力决定自主贡献,才是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正确落实方式。
此次《格拉斯哥气候公约》指出,发达国家2020年提供1000亿美元援助目标落空,表明发展中国家严重失望,以及发达国家不得不承认空头支票的现实。此次大会前,由于新冠疫情冲击、全球地缘形势变化以及各国能源气候转型承诺与全球1.5℃温控目标之间差距巨大,各方普遍不看好会议前景。事实上,应对气候变化绝不能仅仅以目前各国绝对排放量划定贡献和责任。中国和美国作为气候治理最重要的两个国家,在会议期间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共同向国际社会承诺在21世纪20年代关键十年采取行动,就控制甲烷排放、美国2035年100%实现零碳污染电力、中国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煤炭消费等重要目标和合作领域共同行动,增强气候治理的大国引领力量。
会议达成的《格拉斯哥气候公约》,进一步凝聚了各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基本共识,夯实了未来十年全球加速行动的政治基础。在具体议题方面,中国等100多个国家加入《关于森林和土地利用的格拉斯哥领导人宣言》,波兰、越南和智利等40多个煤炭使用国达成逐步放弃煤炭的共同承诺。发达国家未能落实援助承诺尽管大会取得了不小成果,但在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解读和落实、发达国家如何承担历史责任和援助责任等问题上,各国仍然存在分歧。《巴黎协定》第六条有关国际碳市场和减排国际交易的细则,是全球以经济和市场手段推动减排的关键,也因事关切身经济利益而成为各国气候治理的分歧与难点。
虽然发达国家承诺在2025年前两倍弥补1000亿美元援助的缺口,并提出2025年前提供气候援助400亿美元,在2024年完成新的资金量化目标,但这些承诺以何种方式落实、发达国家间如何分担仍然是未知数,夸下海口、承诺落空导致全球气候治理迟滞的风险不可低估。11月13日,为期半个月之久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OP26),在延期一天后于格拉斯哥落下帷幕
加快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和食用菌工厂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十四五期间,陕西省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严格执行《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印发实施《巴山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全面完成秦岭范围勘界立标,严格实施秦岭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产业准入清单制度,推进数字秦岭建设,构建天地一体化监管体系,常态化、长效化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
未来5年,陕西省将以全产业链思维推动陕南地区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把生态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陕西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围绕商贸物流产业,陕西省将加快汉中空港国际智慧物流园、秦巴(安康)现代物流港、商洛陆路货运口岸等建设,打造陕鄂川渝区域重要物流集散中心。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陕西省将在陕南地区实施装备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工程,推动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建设汽车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等产业园区和生产基地,支持汉中市延伸航空产业链条,打造西汉蓉航空产业带。围绕推进城乡发展,陕西省将着力推动汉中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安康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商洛建设秦岭生态宜居城市,辐射带动区域城乡协同发展。十四五时期,陕南绿色循环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陕西省将抢抓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等机遇,贯彻落实《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利用绿色生态优势打造流域重要经济增长带,增强区域协同发展能力,形成陕西省对接长三角地区的重要门户,助力陕西省高质量发展。
陕南地区森林覆盖率接近7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位于全省前列,汉江流域水质稳定达标。同时,陕西省将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开展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驯养、植物繁育和研究工作,建立健全珍稀野生动植物监测和应急救援体系,强化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
推进镇巴油气田、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促进天然气资源就地转化。有效扩大公办学校教育资源及优质资源覆盖率,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围绕文旅康养产业,陕西省将实施精品主题旅游工程,在陕南地区打造历史文化游自然生态游等精品主题旅游路线,建设一批康养基地。以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为核心,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规模,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陕西省将加快西安至安康、西安至十堰等高速铁路建设,推进银百线岚皋至陕渝界、宁陕至石泉等高速公路建设和丹凤竹林关至高坝、洛南至卢氏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干线公路、农村公路、重点园区景区连接线建设和汉中城固机场二期扩建、商洛支线机场项目建设,完善区域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围绕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陕西省将强化陕南地区就业优先政策,多措并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积极改善群众住房条件,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建立人才专家苑、公寓楼和人才小区,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打造新材料产业聚集区,建设绿色新材料科技产业园,促进有色金属、冶金、建材及非金属等新材料产业绿色转型。
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陕西省深入推进水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分层次划定水域和沿岸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推进跨界流域联防联控,建立沿岸协同保护机制,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沿干流生态林带,加强涉河建设项目和河道采砂管理,深入开展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升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确保汉江、丹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西安至安康、西安至十堰等高速铁路建设将提速共享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开展秦岭绿色矿山建设行动,加强在产矿山企业监管,严格控制尾矿库总量只减不增,谋划实施一批尾矿库综合利用项目等,当好秦岭生态卫士。3市28个县(区),总面积7.02万平方公里,超过40%的面积属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范围,地区经济总量仅占全省13.1%,曾是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面对实际,十四五期间,陕西省陕南地区该如何突围,实现高质量发展?近日,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陕南绿色循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陕西省将按照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国家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基地、国家绿色旅游和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区域重要交通物流枢纽4个战略定位,深入实施陕南绿色循环发展战略,以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为路径,探索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谋划256个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推动陕南地区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
推进全面参保计划,提高互联网+医保服务水平,推进构建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完善社会救助等制度。通过打造中心城市增长极、重点县(区)域经济增长极、特色县域经济增长极,提升重点镇、特色小镇功能品质,强化县域承载能力。
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同时,陕西省将通过两链有效对接,推动自然资源向生态资产、产业资本、发展资金有效转变,以数字化推进绿色生产消费,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速打造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陕南特色品牌。力争到2025年,陕南地区中药、茶等产业综合产值超1200亿元十三五期间,陕南地区立足优势资源禀赋,构建资源循环产业体系,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20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开展防返贫风险监测,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增强脱贫地区发展能力。
培育壮大高效生态农业,陕西省将以各类农业园区为抓手,龙头骨干企业为带动,推动陕南地区打造特色鲜明、优势聚集、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高标准建设一批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打造优质绿色农产品基地,力争到2025年,陕南地区中药、茶、食用菌、果业、蔬菜、畜牧等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200亿元。同时,陕西省将在陕南地区打造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先行区,开展生态资源价值科学评估和生态产品基础信息调查,规范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制度,摸清各类生态产品数量、质量底数,搭建各类型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
培育壮大高效生态农业,陕西省将以各类农业园区为抓手,龙头骨干企业为带动,推动陕南地区打造特色鲜明、优势聚集、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高标准建设一批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打造优质绿色农产品基地,力争到2025年,陕南地区中药、茶、食用菌、果业、蔬菜、畜牧等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200亿元。十四五时期,陕南绿色循环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陕西省将抢抓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等机遇,贯彻落实《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利用绿色生态优势打造流域重要经济增长带,增强区域协同发展能力,形成陕西省对接长三角地区的重要门户,助力陕西省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期间,陕西省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严格执行《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印发实施《巴山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全面完成秦岭范围勘界立标,严格实施秦岭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产业准入清单制度,推进数字秦岭建设,构建天地一体化监管体系,常态化、长效化加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同时,陕西省将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开展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驯养、植物繁育和研究工作,建立健全珍稀野生动植物监测和应急救援体系,强化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
评论
SMS接码-实卡接码平台
回复你好你好好的话说
SMS接码-实卡接码平台
回复哈哈哈回家试试